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2024.5)

综合类

VIP定制

比赛竞技

插班上课

大师课

工艺品展销

公派出访

经费补贴

美术类

器乐类

声乐合唱

文化交流

舞蹈类

舞台演出

戏剧类

语言学习

01

活动介绍




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


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将于2024年5月30日至6月4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该节日旨在通过以真实形式展示传统民俗舞蹈,向广大观众介绍来自不同国家的儿童文化遗产。


索菲亚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索菲亚于1879年成为保加利亚首都,是该国第一大城市,是保加利亚最大的经济、政治、科技、行政、文化和教育中心,也是欧洲第14大城市。索菲亚实施出口和服务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不断发展,出口占比高达16%。索菲亚拥有中东欧最具活力的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之一。保加利亚有54所大学,其中23所位于索菲亚,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集聚地。



01

在索非亚地区的露天和室内舞台举行音乐会(视天气情况而定),难得的国际舞台演出机会,与世界各地国家代表团进行艺术文化交流;

02

为幼儿园和学校儿童举办的儿童民俗工坊,在结交国际友谊,增强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03

服装路演,感受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

04

民俗艺术博览会,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05

娱乐活动和运动,通过游戏及运动,增进与其他国家孩子们的友情,提高协作能力。



02

活动组织

主办机构

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协会


特别支持

索菲亚市政厅

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俗艺术节组织 

全球文化外交委员会


中国区

CIOFF西奥夫委员会

03

活动计划


参考时间:2024年5月29日--6月5日(8天行程)



举办地点:保加利亚-索菲亚

年龄要求8-14周岁

参与人数:30人(包括负责人、乐手、司机)

往届参与国家:土耳其、罗马尼亚、捷克、匈牙利、塞尔维亚、波兰、俄罗斯、荷兰、克罗地亚、希腊、保加利亚等

04

节日规则


1.此节日为非竞赛型;

2.团体需准备民俗舞蹈,展示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风俗和歌曲,节目必须是适合儿童和儿童容易理解的;

3.团体必须有现场音乐,不允许使用录制音乐或电子乐器;

4.每位参与者年龄为8到14岁;

5.团体必须准备持续30分钟、15分钟、5分钟的演出,团体需向

保加利亚的儿童展示自己国家的民俗服装、传统、习俗;

6.团体必须参加节日期间的所有活动;

7.电视台和广播将会录制节日,参与者不得对照片、视频和音频材料的版权提出任何索赔要求;

8.团体可以售卖传统手工艺品,需展示给组织方并得到核批;

9.所有参与团体将收到礼物和证书;

10.儿童将住宿在寄宿家庭,每个家庭住一个小孩;

11.人数:30人,包括负责人、乐手和司机;

12.团体领队和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住宿设施的损坏以及组织方的任何财产负责任。

05
节日举办地


保加利亚共和国,通称保加利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伊万诺沃岩石教堂和古城内塞伯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许多文学和艺术杰作被奥斯曼征服者摧毁,艺术活动直到19世纪的民族复兴时期才重新出现。宗教视觉艺术遗产包括壁画、壁画和图标,其中许多是由中世纪的塔尔诺沃艺术学校制作的。民间音乐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传统艺术,并随著远东、东方、中世纪东正教和标准西欧音调和模式的融合而缓慢发展。国家电视台女声合唱团在1990年因其演奏保加利亚民间音乐而获得格莱美奖。保加利亚国家广播电台是最大的国家媒体机构。


索菲亚是东欧国家保加利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索非亚盆地南部,四周山地环绕。索菲亚有众多博物馆,还有许多特殊的公共建筑设施,像西里尔和迪乌斯国家图书馆(是保加利亚藏书最多,最古老的文化学院),索菲亚国家图书馆,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和开放社会研究所等等。索菲亚还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博亚纳教堂。还有1888年建成的索菲亚动物园。


有几个著名的国际电影制作公司坐落在索菲亚,索菲亚的维托沙大道是全球最奢华的22个商业街之一。众多时尚精品店,奢侈品商店和著名设计师的商店汇聚于此。由于索菲亚的独特的丘陵的地理环境,使得Vitosha山成为索菲亚人周末度假的好去处,这也给索菲亚增加了一份独有的气质。

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2024.5)
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2024.5)
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2024.5)
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2024.5)
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2024.5)
第1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儿童艺术节(2024.5)

©2025 全球文化教育交流委员会